第一滋补网 - 健康养生门户网站

东阿阿胶引领阿胶产业升级

编辑:第一滋补网

[导读]:最近,国家评审完成了30家“2011年度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可行性研究及论证”,其中,依托于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列入国家工程中心组建项目计划。东阿阿胶将引领一场新的阿胶产业革命。

最近,国家评审完成了30家“2011年度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可行性研究及论证”,其中,依托于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列入国家工程中心组建项目计划。东阿阿胶将引领一场新的阿胶产业革命。

“该中心获批在东阿阿胶组建,不仅是阿胶行业的一大福音,也是胶类中药产业的一个机遇。中心将推动胶类中药产业的工程技术创新,加快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将东阿阿胶持续领先行业的优势,通过这一平台转化为胶类中药产业的‘二次革命’。”阿胶行业第一责任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代表性传承人秦玉峰表示。

“治未病”概念热捧胶类中药优势凸显

在中国已经有3000年应用历史和文字记载的胶类中药,是传统中药滋补领域的一个瑰宝,具有鲜明的治疗特色和重要的药用价值。胶类中药应用广泛,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减轻医疗负担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胶类中药属动物药,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动物皮、骨、甲、角及鳞等及植物胶提炼制成的固体块状胶剂,如阿胶、龟甲胶、鹿角胶;二是以胶剂配伍而成的胶类系列复方中药制剂。由于原材料特殊,因此胶类中药通常为名贵又常用的滋补药。

胶类中药历经3000年而不衰,靠的就是胶类中药实际而独特的疗效。中医学认为,动物脏器气味醇厚,为血肉有情之品。“同气相求”的理论解释了动物药较草本药物更易被人体吸收的原理。

目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国内医疗模式正由重疾病治疗转变为重疾病预防,中药“治未病”概念正逐渐被热捧。

“无胶不成膏”,中医界认为,90%的膏方中都含有胶类中药。近年在上海、江浙、广东等地中医膏方迅猛发展,正以平均每年35-50%的速度增长,2010年膏方产值达20亿。膏方需求火爆也牵动了胶类中药市场的神经。

正 是 胶 类 中 药 在 疾 病 预 防 、“治未病”中起到的作用,使得这类千年中药正在传承中高歌猛进。全民对健康需求和要求的提高,正在引领胶类中药“华丽转身”,胶类中药行业正积蓄能量,酝酿产业界的“二次革命”。

胶类药企雨后春笋行业存在三大瓶颈

随着胶类中药应用范围的扩大,胶类中药生产企业也如雨后春笋。作为山东阿胶行业协会副会长,秦玉峰对产业发展状况了如指掌。他介绍,市场需求带动胶类中药产业快速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胶类行业仍存在三大瓶颈问题困扰着行业发展:

首先,胶类中药产业整体中药工程技术较为传统。比如,在胶剂生产过程中原料处理上,驴皮需要清洗、浸泡、分割等工序,整个处理过程大多需要人力完成,劳动强度大,效率较低。皮原料处理耗水量大,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另外,在一些胶类中药生产过程控制上,依然采用人工经验判断。虽然东阿阿胶在80年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攻关,技术水平始终领先行业,但该行业整体工程化及现代化水平仍然相对落后。

其次,胶类中药企业在质量标准构建方面是一块“短板”。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因为制胶原料供应短缺,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市场秩序。而传统的鉴别真伪方法存在一定漏洞,无法满足市场快速鉴别和打假的需求。

第三,胶类中药原料资源萎缩,制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例如,驴皮是阿胶的原料,目前,驴养殖数量急剧萎缩,而相关科研力量非常薄弱,导致驴皮供应数量严重不足。原材料资源瓶颈,是胶类中药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

产业共性问题,需要借力国家政策,整合行业资源,共同解决和应对市场需求和产业瓶颈的一对矛盾。

起步胶类中药发祥地提升我国胶类产业群

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阿胶是山东道地药材,山东是胶类中药的发祥地。2010年,山东省政府将阿胶行业发展作为医药产业的重点,在政策和资金上推动胶类行业的规范及技术进步。目前,山东省内胶类中药生产企业就达上百家。

2004年,经山东省有关部门批准,在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山东省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国内率先从事阿胶及阿胶系列产品现代化研究的工程技术中心。该中心针对山东省和我国胶类中药产业化过程中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开展工程技术研究。

怎样才能“以点带面”,将现有研究成果辐射到全国,在更大的平台上,带动产业群发展,提升我国胶类产业整体水平?2009年,东阿阿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申请组建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3年的筹备,科技部门在2012年1月初,批准了依托东阿阿胶组建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项目计划。

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祥山博士介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工程中心的组建是由科技部门根据国情需要,统筹规划和安排,每个行业只建立一个中心。”

“中心将加强胶类中药共性工程化研究,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周祥山博士介绍,“比如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工艺改造、质量标准鉴别技术应用转化与推广、原料资源可持续发展技术推广、新产品新剂型开发等。中心将通过这些工程技术的开发、转化与推广,使胶类中药在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而带动行业技术进步。”

东阿阿胶引领产业升级

作为全国领先的胶类中药生产基地———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其胶类品种全,内控标准高。日本厚生劳动省指定检测机构对东阿阿胶出口日本的阿胶原粉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842项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细菌等检测项目均未检出。东阿阿胶多次参与《中国药典》胶类中药标准研究和起草,其中12个品种37项指标已纳入2010版《中国药典》。东阿阿胶《基于生物技术的阿胶质量标准研究》项目荣获了2011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年来,东阿阿胶在胶类中药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并进行产业化转化,在阿胶的生产、质量控制技术、工艺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曾引领了胶类中药行业实现“第一次革命”———从手工作坊向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变革。#p#分页标题#e#

秦玉峰17岁进入东阿阿胶,从临时工到公司总裁,37年来,他生命的分分秒秒与阿胶血脉相连,说起东阿阿胶更是如数家珍:“东阿阿胶的温湿度智能控制结束了两千多年来胶类中药半年生产、半年闲置的状况,提高了生产能力50倍。东阿阿胶研发的蒸球提取技术更是取代了传统的敞口锅煎煮,整个行业因此提高了劳动效率30倍,原材料消耗降低15%,比原工艺节能41%。东阿阿胶还建立了驴皮D N A鉴别方法,已收录入《山东省中药材标准》等。”

尽管东阿阿胶已经实现机械化生产,但同样遇到了产业发展三大瓶颈制约。基于此,东阿阿胶意识到,要想在“治未病”健康领域大施拳脚,就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开发出科技含量高、药效好、服用方便的现代胶类药物产品。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聚焦点,就是对现有工程技术进行“二次革命”———借助工程中心建设实现计算机辅助自动化和在线检测等现代化工程技术变革,实现产业升级。

今年1月,就在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中心刚刚组建之际,就迈出了实质性合作第一步。东阿阿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协议,将共建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动化实验室。该自动化实验室将致力于改造和开发阿胶生产设备,实现炼胶自动化、切胶晾胶包装自动化,开发阿胶新剂型,研制桃花姬阿胶糕、阿胶枣自动生产线,以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控水平。

“国家工程中心将搭建一个以胶类药物为主要研发对象的工程化技术研究平台,在这个大平台下,我们的研究视野会关注到整个产业上下游———解决原料(主要为驴皮)的再生与可持续资源问题,带动畜牧产业的发展,促进养殖及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对生产过程进行工程自动化控制,提高胶类中药药品标准,建立胶类中药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基地,带动整个胶类行业人才进步。”秦玉峰说。

“阿胶乃至胶类中药的发展在于新剂型、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以后服用阿胶也许能像喝速溶咖啡那样方便,煲汤也可以直接放入一块阿胶增加滋补效果,这样更能适应快节奏的年轻人生活方式,让这项千年阿胶技艺能紧跟上时代步伐。”秦玉峰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