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滋补网 - 健康养生门户网站

中国人参面临稀土困局

编辑:第一滋补网

[导读]: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和振兴战略方针指导下,2010年始,东北四省行政首长协商机制开始运行,逐步实现经济一体化运营。大东北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中国第四个区域合作发展地区,也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增长极和东北亚最具活力的新经济版块

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和振兴战略方针指导下,2010年始,东北四省行政首长协商机制开始运行,逐步实现经济一体化运营。“大东北”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中国第四个区域合作发展地区,也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增长极和东北亚最具活力的新经济版块。人参作为东北三宝之一,振兴东北人参产业也成为其中重要一环,但中国人参产业发展却遭遇了数年前“中国稀土”行业发展相同的迷局。

产量产值严重不匹配

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因素,吉林省是我国人参的主产区,人参产量占全国的80%,也成为振兴人参产业的重中之重。2011年是实施吉林省人参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振兴吉林省人参产业的关键之年。但随着人参的重要价值越来越被国际社会熟知和应用,人参也成为国际市场的一大重要外贸交易产品。

目前,我国有近2万家从事人参种植、加工和贸易的涉参企业,但却是典型的小而散,没有一家大型、著名品牌的龙头骨干企业,以致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只能依附于韩国等外资企业或强势品牌。虽然我国人参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出口占70~80%,但是,世界人参总产值约500亿元,中国却只占其中16亿元,不到世界总产值的4%。我国人参的产量与产值相差20多倍。如此现实,便形成了我国人参“高生产量、高出口量,相对低产值”的格局。目前,中国人参出口到韩国,经过加工后售价是进价的10倍以上。

我国是人参产量大国,却是人参产业小国。这一格局不禁让人想起此前我国稀土行业的境遇。稀土之于中国,犹如石油之于中东、铁矿石之于澳大利亚。然当中东和澳大利亚牢牢把握石油和铁矿石定价权和享受暴利之时,中国稀土却没能享受到其“垄断”地位所带来的高利润,相反,部分遭“贱卖”的中国稀土甚至通过“走私”通道成了他国的稀土储备。2010年,凤凰卫视《小财经》节目曾播出“日本低价购买中国稀土,储量已够用50年”相关报道,并直言不讳其中的险恶用心。我国人参产业会否重蹈覆辙,依旧堪忧。#p#分页标题#e#

人参的价值日益突出

人参是一种五加科植物的根,根据其产地来划分,分为中国人参、西洋参、高丽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滋补品,医用价值极高。人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在我国中医学典籍上屡有记载,被誉为“百草之王”,人参从古至今作为大补之品深受人们喜爱。如《本草纲目》记载“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经养胃”且能安神益智;凡五脏脏气不足及津液耗伤之症均可适用,是补益元气,延年益寿的珍品;现代研究证明人参含人参皂甙、有机酸、脂类、维生素、甾醇、酶类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抗疲劳、提高人体抵抗力、增强智力、美容养颜等功效。

对国人而言,人参是中国的“国宝”,是中国东北三省的地道药材,深化发展并发挥人参的价值,有益于增强国民体质、促进百姓健康事业发展。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人参作为上千种中成药的药引,对于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也日益重要,人参产业的发展同样关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从国际社会看,人参应用更是格外受到重视。在中国、日本、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的药典中,都收录了人参定性的内容。伴随着人参深加工技术的发展,人参的医用、药用保健价值被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草药市场的国际化,使得人参声名远播,更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人参的重要经济价值已成为我国中药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产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每年的9~10月份,是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人参产销的“黄金季节”,国内外千余客商深入产区探盘问价,零距离的与参农和参场洽谈生意。东北三省人参市场的走势,如种植面积多少,产量的增与减,库存的多与少,市场销势的好与坏,以及行情的升与降等都对国内外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参已成为国内外中医药界人士及外贸部门关注的热点和焦点。#p#分页标题#e#

正因如此,近年来,以吉林省为首,成立振兴人参产业推进组,积极推动发展中国人参产业,已初见成效。但相比于韩国及欧美等国在人参深加工、人参品牌打造等层面,我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真正实现我国人参产业的复兴和赶超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以及涉参农商的通力合作。

人参产业的深化发展

深化我国人参产业的发展,不能不提到韩国。2008年,吉林省人参商会会长丁维连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指出,“1公斤中国红参的价格为12美元~20美元,而1公斤高丽红参的价格为120~200美元。长白山人参与高丽参的价格相差至少10倍。”而且,2008年,吉林省人参种植面积7000万平方米,年产鲜参2万多吨,鲜参产值4亿元~5亿元。吉林省人参的出口量是韩国出口量的20多倍,出口创汇额却只有韩国的1/10。更值得一提的是,坊间传闻,相比于韩国所谓之高丽参,中国长白山人参在抗癌效果方面更为突出,而且韩国人参原料的不足,不得不大量进口;有行业人士指出韩国人参产品的原料有30%来自长白山人参。果真如此,不能不叫国人为之扼腕。

如此差距,原因何在?韩国人参产量虽然远远不如中国,但是却通过全方位发展,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其一,韩国政府大力支持参加工企业的发展,积极鼓励人参产业联合做大做强,其主要人参企业和品牌也具有很浓厚的政府背景。其二,韩国针对人参产业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规定市场进入标准;其三,大力支持参农,提供资金、技术、产销等全方位一条龙服务;其四,政企密切合作,强化高丽参品牌宣传,提高人参深加工技术等。正如多年来韩国政、商、学界刻意包装韩国为人参“发源地”和“宗主国”,尽管其人参产量远不及中国高,应用历史中国也远不如中国悠久;甚至追溯起来,韩国人参本源于吉林人参,从品质上也没有太大差别。但其整个产业的发展完全形成通力合作,一致行动的模式。

古语讲: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众所周知,中国是人参产量的大国,而且历史悠久,应用广泛,而我国的人参产业深化发展才刚刚起步,客观事实让国际竞争对手已经警觉并提前行动。对比韩国人参产业发展之道,反思中国产业发展现状。不能不为中国人参产业的深化发展敲响警钟。中国人参产业的深化发展之路可以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深化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p#分页标题#e#

中国人参产业需要战略觉醒

回想先前日本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稀土”的竞逐策略,“中国稀土”的镜鉴便是当前中国人参产业深化发展必须谨记的最佳教案。对比我国人参产业现状与当年中国稀土行业惊人相似之格局,人参堪称食品中的“稀土”,是未来关系国民健康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应该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担负起相关责任,从战略上觉醒,从策略上超越,一些迫在眉睫的调整应当立即上马。

第一,建立并完善中国人参市场的准入制度。韩国政府制定了《人参产业修正案》,严格规定人参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中国目前在人参市场立法层面还需要尽快跟进,并做到更加严谨,并从产业准入、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促进、生态环境等方面构建稳健、系统的产业政策体系,推动中国人参产业有序、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重视参农基础、保护参农利益刻不容缓。历年来,受制于中国人参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中国参农在人参市场丧失话语权,没有议价能力。人参的市场价格跳动频繁,致使诸多参农蒙受严重损失。对此,政府层面必须进行适当地调控管制,不能放任自流,受制于人。与此同时,应积极对中国参农进行资金、税收扶持,从种植技术层面给予指导和培训,对租种资格等层面进行严格把关,严防各类投机商进行市场扰乱。除此之外,根据人参的生产周期和参地资源特点,人参资源也应该适度考虑进行产量管理,实现有序、有效、有利原则,而不是随意垦发,过量透支。

第三,扶持行业优势企业,建立自有品牌和企业的研发优势,提升中国人参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都在关注人参产业的发展,更有一些先导企业深入其中,积极努力,致力于中国人参的产业化、技术化发展,成为推动中国人参产业发展和提高的重要力量。对此,政府组织应当给予重点保护和监管,一方面要扶植有实力、有基础的中国涉参企业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提供国际社会在人参产业发展方面的领先信息,严格保护中国涉参企业的优势资源和产业机密。藉此,从根本上推动中国涉参企业发展,树立中国人参在国际人参市场具有说服力的自有品牌和行业龙头企业,进而改变中国参农及中小贸易商被迫依附外资品牌和企业的局面。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际人参产业发展强国的成功之处,正是我国人参产业发展的必学之要。产业发展不仅需要从战略上重视,更需要从策略上实现超越,这或许才是解决中国人参产业发展遭遇“稀土之惑”的适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