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滋补网 - 健康养生门户网站

参化危机--中国人参产业的尴尬

编辑:第一滋补网

[导读]:2011年人参的“黄金季节” 已经进入尾声,这是中国人参产区近些年来最好的行情了,我国今年的人参产量也再创新高。然而,中国人参的丰收却掩不住中国人参产业的尴尬,产量大国的背后,折射出中国人参产业遭遇的“参化危机”。

2011年人参的“黄金季节” 已经进入尾声,这是中国人参产区近些年来最好的行情了,我国今年的人参产量也再创新高。然而,中国人参的丰收却掩不住中国人参产业的尴尬,产量大国的背后,折射出中国人参产业遭遇的“参化危机”。

产量剧增之谜:人参大战,价格上涨

众所周知,人参对生长环境要求高、对参地地力耗费极大。人工种植人参(俗称园参)生长达到6~7年时,才是最佳收割时期。在中国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万良“鬼市”上,一位参农告诉记者,人参从4年期到6年期,根据大小不等,价格相差悬殊,4年期人参每公斤约40~50元,而6年期的人参,目前每公斤的价格大约90元。往年,足年头的优质人参都卖不到今年4年期普通参的价格。赶上今年的好行市,参农们大量收割地里的人参,白天全力刨参,晚上连夜赶到万良,就图能卖个好价钱。做人参生意多年的刘老板告诉记者,今年收购人参的大企业非常多,国内的国外的都有,收人参的都跟打仗一样,起早贪黑的,速战速决。

刘老板提纲契领地道出了今年东北人参市场的一个现实——人参收购大战。

对于今年人参市场的收购热闹非凡的场面,紫鑫药业负责人参采购的韩先生告诉记者,近年,中国人参产业发展形势呈现复兴迹象,国内不少企业也逐渐深入人参产业,因此,今年骤然出现了这场发生在国内人参企业和国际人参采购代理商之间的“人参收购大战”。韩先生进一步解释说,人参价格高涨、对参农、参商而言,确实利好。但事实是,很多参农连生长仅四年左右的参都刨出来卖了,这恐怕不是个好事情。人参对地力要求很高,提前收割的参地基本上就废了,大都不足以支撑下一生长周期,即便勉强用之,未来3~5内或许也没有多少足年头的优质人参进入市场了。

这话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人参收购大战”造就了今年人参价格高涨,参农大量收割人参成为普遍现象。除了足年头可以正常收割的人参外,大量不足年头的人参也进入交易市场,人参产量或面临“透支”问题。如果今年人参产量透支,意味着随后几年中国发展人参项目的企业和中医药企业将不得不面临“断参”的危急局面。那么,为何大量参农愿意将辛辛苦苦培育的人参提前收割、透支产量,而不是根据正常的生长周期按季收割,获得更好的收益呢?

据了解,此前,中国从事人参种植、加工和贸易企业呈典型的小而散局面,缺乏有较强资金实力、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进行人参精深加工企业。在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只是韩国和日本等外资参企的低廉、优质原材料供应基地,没有定价权,人参价格一直不稳定,还出现过“人参当成萝卜卖”的往事。当年,韩国及日本参企巨头通过国内代理商支付少量订金与参农签订收购合同,但在人参大量收购年份,又以重金属超标、农残、关税调整等种种借口毁约,并将储备人参向市场低价抛售,造成人参大量过剩的假象,人为压低人参价格,致使人参价格大跌。随后,外国资本则不断低价收购中国优质、低廉人参,精加工后销往世界各地,谋取暴利。大部分耗费巨额种植成本的参农却蒙受巨大损失,部分参农破产,还出现因偿还不了种参债务而自杀的事件。正因如此,赶上今年好行市,参农们“寅吃卯粮”也成为出于无奈的选择。

由此可见,今年人参价格高涨、产量剧增的背后却暗藏两大“参化危机”——产量透支、断参危情。如此问题,对于中国人参产业振兴可谓灭顶之灾,中国人参企业和自有品牌的成长与树立也堪忧!

但在今年产量利好的情势下,国内人参精深加工企业和中医药机构是否有足量的人参储备呢?#p#分页标题#e#

产量出现缺口:人参跑到哪里去了?

据统计,我国人参产量合计每年约7000吨,由于缺乏深加工环节的开发,大量的人参以低廉价格出口到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三十几个国家,一如当年中国“稀土”行业的发展格局。在走访万良人参交易市场时,记者发现,在这个号称全国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上,很难找到现代化的交易方式,这里没有合同,没有支票,更没有电子牌价,所有的交易都是通过最原始的一对一的方式完成。正因如此,这个市场每天究竟交易了多少人参,也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只有行内人估算,每天约为2.5万公斤。仅万良一个交易市场,就拥有如此大的交易量,今年人参丰收,业界人士估计,2011年我国人参产量预计超过10000吨,相比往年,增长量超过30%。

那么,这大量的人参都销售到哪里去了呢?

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吉林人参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为约7700吨,而国内大量采购人参的企业主要有紫鑫药业、康美药业、修正药业、吉林敖东、同仁堂等,每年,国内涉参企业和中医药企业消耗约为3000 吨,约占40%;而出口量约2650吨;约占30%;除此之外还有约2000吨人参原料也约占30%,有行业人参指出,这部分最终大多还是流向了韩国等一些人参产业发达的国家。紫鑫药业董事长郭春生告诉记者,在人参的需求方面,紫鑫药业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人参采购方和需求方,采购量约占全国人参总产量的6.7%。截至2011年9月底,紫鑫药业的人参采购量已经达到800吨,基本能够满足企业目前进行人参精深加工和技术研发的硬性需求。

我们发现,按照业界人士估算的今年我国人参产量以及历年来人参原料流向比例,2011年,国内人参消耗4000吨,出口3000吨,而除此之外,将有3000~4000吨的人参原料不知所踪,最终还将大批流向国外。据万良一些老参农说,数年前,由于国内人参市场缺乏有效监管,一度出现外国参企安插人参代理商暗中在国内低价收购人参原料;还通过囤积、抛售、收购等手段对中国人参市场进行数次冲击,造成2005年我国人参价格跌到最低点,水参最低价仅5~6元/市斤。

行业内众所周知,在国际市场上,韩国人却长期占着“大便宜”。一直以来,韩国人从中国买来人参原料,加工后以成本价格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卖到欧美、东南亚,还大量返销给中国。国内某知名电子商务网站上,一瓶100克的韩国“正官庄”牌高丽参膏,售价高达880元。

回顾历史,我们禁不住深感痛心。如今大量人参原料面临流失危机,会否继续成为外资人参企业抢滩中国人参市场、压制中国人参企业发展和产业振兴的有力武器,并让中国消费者承受高额消费代价,依然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p#分页标题#e#

产业参化危机,如何化解?

曾经的价格不稳、市场混乱、暗中倒卖、参农亏损等现象,如今的产量透支、“断参”危情、产量流失等系列问题,形成了中国人参产业暗藏的“参化危机”。那么,如何化解中国人参产业“参化危机”,真正稳定中国人参市场、保护中国参农利益,进而最大化发挥我国人参优势资源的价值,让人参产业成为振兴“大东北”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呢?

吉林农林大学中药材学院张连学教授多年从事人参种植、栽培和产业化研究,近年来也经常去韩国进行考察。他指出:过去,中国人参从种植、收获、加工到销售,没有行业标准,没有行业协会;实行放开经营,造成盲目发展、产量剧增,供大于求的矛盾终于爆发,价格一落千丈;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长期缺乏统一管理与指导,政策扶持不到位,药食没有完成同源。此外,国内没有成体系的知名品牌产品,也没有成型的生产体系。而韩国则做得比较到位。比如韩国正官庄吸收整个韩国30%~40%的人参,正官庄就跟老百姓签合同,有人负责人参的质量把关,质量达到就收,这样就很容易联合。所以,如果我们能出现这样的大企业、大品牌,我相信目前整个市场的无序状态都会好起来的。

#p#分页标题#e#

据万良经营人参多年的高老板讲,紫鑫药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人参收购商,每年上千吨的人参采购量直接拉升了人参价格,不少参农还和紫鑫药业结了对子。前段时间,听说紫鑫药业遭到恶意举报出事了,市场上的参价也噌噌地往下跌,一度只有76块了,最近紫鑫药业又开始收购,参价已涨回到84块了,目前市场价格又回稳了。

由此可见,本土自有人参品牌和有较强资金实力、研发实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人参企业的加入,行业龙头企业的出现,对稳定人参市场的积极作用,也体现人参企业的发展对中国人参产业振兴的重要性。

据介绍,随着人参进入食品领域,“人参食用不上火”以及“人参脱残”、“人参生物发酵”成为关键技术,也是未来所有企业进入这个产业时不可逾越的技术门槛。紫鑫药业成为国家批准吉林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试点企业后,已有人参果蔬酵素口服液、人参软糖、人参纤维曲奇饼干、人参枸杞苹果饮、人参茶、人参咖啡、人参蜜片、人参酒、人参面、人参饮品等41个品种获得“药食同源”生产批准,并即将面世。“这些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核心技术现在都在我们手里,以我们现在的能力还无法展开大规模生产,一旦展开,由于生长周期导致的产出量小于市场增长的需求量,国内的人参价格会成倍上涨。”紫鑫药业董事长郭春生说。

郭春生认为,人参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关系国民健康。首先,人参的市场空间被“药食同源”打开,必将进入高速发展期,期待国家制定国家人参产业发展政策。人参是食品中的“稀土”,把人参作为战略资源,出台未来5~10年国家人参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促进人参产业健康发展的系列政策。

其次,制定国家人参药食同源的质量和技术规范标准。国家加强对人参食用的技术攻关,制定人参进入食品的国家级质量技术标准和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确保人参入食的安全。政府、企业加大力度、共同普及人参消费文化,改变“韩国人拿人参当饭吃,中国人拿人参当药吃”的旧有认知。2011年,中科院长春分院、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吉林紫鑫药业已合作完成了人参基因组图谱制作。这项成果,不仅揭开了人参的神秘面纱,也为人参的种植、防病和优质人参资源培育以及未来的高端产品开发提供了科技支撑。

再次,给予人参行业内的龙头骨干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借鉴韩国经验,在不引起市场价格较大波动和企业自用前提下,适度放宽骨干企业收购人参的比例限制,鼓励行业内兼并重组;给予骨干企业一定资金支持;同时加强对人参行业的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市场环境,推动人参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面对国际人参产业发展越来越繁荣的局面,中国人参产业的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国家对人参产业政策的完善、本土人参企业和品牌的有效扶植和保护力度;企业自身加强人参科学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全民人参消费文化的普及和观念的改变等等,真正把这些具体工作落实到位,或许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由人参产量大国向成为人参产业大国转型,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真正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中国人参产业面临的“参化危机”才能真正的解决。